选择一所学校...
返回到头条

“心怀宇宙 拥抱群星” ——我校组织学生参观国家天文台沙河科普基地

3/11/2019 2:05:00 PM 科技教育中心 阅读:14643次

供稿 供图:吴优

2019年3月10日,国家天文台沙河科普基地(以下简称沙河天文台)为配合“第二十五届国际天文馆日”活动,面向公众预约开放。这次活动也将是沙河天文台在IAU 100周年旗帜下,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我校一贯非常重视科技教育工作,由天文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吴优老师带领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图1.jpg

北京35中学生在沙河天文台前合影

科普基地参观

在沙河天文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北京35中学生近距离接触退役天文仪器,了解建站初期用于授时的原子钟;以及专门用于观测太阳光球、色球,进行太阳中短期活动预报的双通道太阳望远镜,从而零距离感受天文学家的工作环境。

图2.jpg

 原子钟陈列

图3.jpg

 太阳双通道望远镜

除此之外,35中学生还参观了主题展厅“灿烂星空——现代天文学ABC”,了解天文学研究的对象;参观了主题展厅“古代辉煌——中国古代天文学成就”,了解中国星宿文化与观测仪器;并在沙河天文台9米直径的天象厅中观赏了球幕电影《从地球到宇宙》,再一次感受了宇宙星空的浩瀚与唯美。

专题讲座:《外星生命搜寻记——群星都是我们的世界》

主讲人苟利军博士是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科研之余曾翻译过多部科普图书如《星际穿越》、《暗物质与恐龙》、《丈量宇宙》等,并在中国科学院网络科普联盟、腾讯网科谱频道、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蝌蚪五线谱网站担任科学顾问。

图4.jpg

苟利军博士开展专题讲座

苟博士生动地介绍了地外行星的观测方法,目前地外行星探测的最新进展,以及天文学家如何分析地外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及概率计算方式,并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为什么我们需要寻找地外行星。讲座后苟博士还同观众们进行了热烈的互动讨论。

国际天文馆日的意义

国际天文馆日的目标是向公众宣传天文馆的工作及其意义,增进国际天文馆协作,并且使公众认识到对太空的探索和对天文学的了解是一个令人愉悦终身的活动。

在现今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光污染非常严重,许多人失去了与星星的接触的机会。许多大城市只能看可怜的十几颗星星,即便在一些农村地区,光害也已经掩盖了银河。天文馆的建立就是为了“捕捉星星”,把它们带回地球,让每个人知道我们头上还有令人感动的美丽星空,让每个孩子依然怀有摘星星的梦想。

沙河天文台的发展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在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沙河天文台等建立第一批天文观测站点,全盛时期沙河天文台的主要仪器有光电等高仪、光电中星仪、光学跟踪经纬仪、人造卫星激光测距仪、双频多普勒测速仪和原子钟等。该站侧重于时间工作、地球自转和人造卫星运动的观测研究。2002年8月,由于北京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使得城区日益逼近该站站址,曾为中国天文观测立下过汗马功劳的沙河站,放弃了专业天文观测,转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