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所学校...
返回到头条

物理与地球科学领域翱翔培养基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第十二批学员结题答辩会顺利举行

4/28/2020 1:00:00 PM 科技教育中心 阅读:11007次

供稿:杜春燕 詹争艳 王霞

供图:杜春燕 詹争艳 王霞

1.png

2020年4月25日,物理与地球科学领域翱翔培养基地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第十二批学员结题答辩会以线上答辩的形式举行。恰逢举国战疫的特殊时期,为了鼓励翱翔培养学员宅家期间积极进行科学探究,展现基地校学员在宅家创新实践方面的风采,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在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的指导下,在各高校专家和各协作体学校的支持下,克服种种困难,将第十二批学员结题答辩、第十三批学员对接创造性的以线上主会场+三个分会场的形式同时开展。本次参加答辩的第十二批翱翔培养学员(含后备学员)共69名,汇报课题53组,分4个会场举行。第十三批69名培养学员(含后备学员)旁听了答辩会。来自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的赵晓光研究员、中科院半导体所伊晓燕研究员、清华大学的曹良才老师、中科院物理所陆俊老师、中科院半导体所杨华老师等专家全程参加了会议并对答辩学员进行了评审。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创新研究推广中心主任、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张毅主任高度关注并给学员寄语鼓励。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办公室徐健老师、郭娜老师全程参加了答辩会。

2.png

专家预备会

3.png

主会场答辩现场

下面是在主会场答辩的各位学员的课题介绍和宅家探究感悟。
 
文海钟.jpg        我是来自北京市第十三中学的文海钟,我的研究课题名称是《一体化新型智能公交站台》。疫情期间我在家进行了二次查新,确保作品创新性。紧接着进行现有电路的维护,检查。然后进行了下一步方案的制定(有关老年人防走失和特殊广告推送针对性的想法)。宅在家中的这段时间反而给予了我更多沉淀想法的时间和机会。我利用这段时间从头到尾回顾了选题到结题过程,作品完整性有了很大的提升。

彭天宇.jpg

 我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彭天宇,我的研究课题名称是《羽毛球球感训练眼镜》。疫情期间在家做课题,面临着材料不足、加工不便、技术难题等各种挑战,我体会到这种情况下要比平时安排更得当。材料和加工方面可以使用替代材料,比如我的羽毛球场示意模型本来要用亚克力,但是没开学去不了实验室,就用了别的材料。技术方面,在家可以有更充足的时间去学习技术,做到整体学习,全面掌握,感觉真的很自主,提升很大。

慈瑞熙.jpg

 我是来自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的慈瑞熙,我的研究课题名称是《海陆空三栖飞行器》。这次疫情对我课题打击比较大,因为我的飞行器有大量的航空层板需要工厂专业设备进行加工,而我并没有自主加工能力。我在寒假到来之前进行了大量的设计、计算及资料搜集工作,只待假期去找工厂。却因工厂停工,被迫放弃了成品制作,让我感到很是惋惜。单我想我已经充分感受了研究过程带给我的历练与成长,为了这个课题我已经奋战了无数个日夜,这就是我课题研究中最耀眼的闪光点。尽管我的翱翔生涯快要结束了,但是这个课题对我来说并没有结束,我一定会在疫情过去之后,努力去完成它,不枉我翱翔一回!

李显昱.jpg

 我是来自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李显昱,我的课题名称是《有关新高考选科类物理逃离现象解决方案的研究》。此次疫情突然来袭,中国以其强大的制度优势和科技力量稳定了疫情,并且在国际上树立了大国形象,疫苗研发的进展正在突飞猛进,作为一个科研人,我既感到骄傲,又感到任重道远。尽管疫情使得设备等方面有些简陋,但不管何时何地,我的科研都不能停止。于是在家的这段时间,我细心研究了许多文献,对自己的算法和程序反复推敲,积极和导师进行探讨,认真完成论文,准备好答辩ppt。我从中获得了许多专业知识和技巧,提高了自己面对突发事件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更加坚定我要为祖国的科研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刘楚骅.jpg

 我是来自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刘楚骅,我的课题名称是《磁场干预痛风石主要成分尿酸钠晶体生长的影响条件研究》。春节至今,新冠疫情席卷全球。虽然疫情期间减少外出,但仍有很多课题中未解的谜团等着我去探索。疫情期间,我在保证实验安全且成品纯净的前提下,在家将尿酸钠饱和溶液提纯,制取出尿酸钠结晶用于实验。疫情逐步好转,我提前与陆俊老师沟通预约,3月11日到物理所实验室继续完成寒假前就开始的实验。室温下尿酸钠饱和溶液在磁场与非磁场环境中被严格密封,结晶时间长达77天。我认为疫情虽然严重,但是不能阻挡我前进的脚步和科研的进取精神!

张嘉赫.jpg

       我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张嘉赫,我的课题名称是《利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量压电陶瓷的微小位移和蠕变》。这次因为疫情原因,无法进入校园利用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再加上迈克尔逊干涉仪体型庞大、造价昂贵,无法带回家,而且现在课题进行的关键步骤是修改程序,我就将课题中的核心硬件带回家中(即MP411卡),与电脑连接进行调试。课题虽然因此暂时没有完成,但是在程序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解决了一些关键问题。

罗丽人.jpg

花昕玥.jpg

  我们是来自北师大实验中学的花昕玥(左)和来自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罗丽人(右),我们研究的课题是《新高考选课因素初探》。疫情期间,我们修改论文,撰写PPT,对下一步计划进行了讨论。在原有基础上扩充了大学部分的数据库,将结论加以归纳说明,对该论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家的研究过程让我们能有机会细致的对论文进行重新检查,回顾选题与研究过程,发现研究过程中有所疏漏或完成度不高的方面并加以改善,提高了论文的准确性和针对性。同时,在家学习让我们提高了学习的自主性,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也提高了在网络上自主收集信息与自主探究的能力,受益匪浅。

宋若水.jpg

俞天骐.jpg

 我们是来自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宋若水(左)和俞天骐(右),我们研究的课题是《西南印度洋深海低温产酶菌资源的筛选和鉴定》。疫情期间,由于缺少实验器材以及实验材料,实验的进行不得不告一段落。我们在家中继续对课题进行完善,吸收了之前参赛答辩的经验教训,对引用的文献及相关资料进行了二次阅读、整理和查验,保证了课题资料的严谨性。同时进一步整理实验结果,在NCBI网站上对新得到的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进一步完善论文内容,修改校对答辩PPT,并制作了课题彩页。

王艺涵.jpg

刘清杨.jpg

 我们是来自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王艺涵(左)和刘清杨(右),我们研究的课题是《刈割频率、强度及根瘤菌制剂处理对绿肥紫云英含氮总量的影响》。在家学习期间,我们利用课余时间完善了课题。因为上学期正值期末还参加比赛,所以论文撰写及答辩ppt制作等略显仓促,在这段时间,我们一起对ppt进行了完善,写了“翱翔故事”,回想了之前做课题的点点滴滴,觉得在做课题的期间成长了许多,也达到了我们的预期目标。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基地自带的44组57名同学分别在三个分会场进行答辩,下面是答辩课题介绍。

表1.第一分会场答辩课题列表

1.JPG 4.jpg

第一分会场汇报现场

表2.第二分会场课题列表

2.JPG

98ed4a1eb461ca4b2cdf3ce80a64f63.png

第二分会场汇报现场

 表3.第三分会场汇报课题列表

3.JPG

6.png 第三分会场答辩现场

7.png

第十三批学员对接现场

答辩结束后,五位评审专家对第十二批学员们的课题提出了翔实的建议,并与第十三批学员进行了对接。张毅主任对三十五中基地校的工作进行了高度评价,并特别感谢各位专家对学员课题的深入指导,对基地工作的引导推动以及对北京市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各项工作一如既往的支持。张主任同时希望各位十二批学员珍惜宝贵的实践机会,再接再厉,继续修改完善探究成果,在后续的翱翔科学论坛上有更加精彩的呈现,也希望第十三批学员能够在各位专家和北京三十五中团队的共同引导下,认真探究、积极实践、收获不一样的青春!
8.jpg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创新研究推广中心、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 

办公室 张毅 主任 寄语                    

疫情期间,北京三十五中基地积极组织学员参加“雏鹰宅家战役”等活动,三位翱翔指导老师开发的多门翱翔培养课程,面向全体翱翔基地师生开放共享。同时,北京三十五中发挥基地特色通过“科素课堂”、科技云讲堂、区平台科技创新课程等多种渠道和形式推出了各种类型的线上科技课程和科技活动,为翱翔学员、雏鹰学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实践机会。未来,三十五中基地校将继续在创新学院指导下,继续开展基础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实践与探索。

专家点评

9.jpg

                                                             赵晓光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三十五中基地校本次答辩展示的53项课题,除了实践基地专家指导的课题外,还有三十五中实验室自带的46项课题,涉及领域涵盖了机器人、新型材料、航空航天、生命科学、遥感技术等多个领域,这些选题都是与生产、生活有着很强的联系,是中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优秀案例,体现了很好的创新性和示范性。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工作自2010年开始起步,很高兴我一直以实验室建设专家、学生课题指导导师、翱翔计划实践基地导师、学生课题答辩评委等多种身份,深度参与到三十五中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见证了学生在科技创新课程学习、实践过程中的成长。在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指导下,北京三十五中依托十个科学探究实验室,探索出一条特色鲜明、卓有成效的翱翔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拓展了科学教育平台,不仅为青少年广泛科学教育提供了必要的保障,更为学有余、有浓厚科学兴趣、有良好科学潜质的孩子搭建了一个深入学习、实践探究的平台。
      未来,相信会有更多的优秀学生参加到翱翔计划中来,不断培养科学精神、强化科学素质、增强创新实践能力,从翱翔计划开始,迈出攀登科学高峰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