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所学校...
返回到头条

向往纯粹人生——高三学生高校探秘活动

1/13/2020 11:00:00 AM 高三学部 阅读:4531次

大学校园是什么样子呢?什么专业才是最适合我的呢?选择一个符合自己期待的大学是高中生在高中阶段自我激励的方式之一。而能否顺利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则是高中生需迈过的一个坎。高中生对大学的印象往往流于概念,对学校的了解大多是凭借大众意识或别人的描述,并非真正了解“大学究竟怎样”。因此,揭开大学的神秘面纱,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必要性和针对性的。

由于没有去过自己心仪的学校,高三学生对于大学并没有直观的感受,“学校有名气”、“校园环境好”等组成了他们对大学的印象。理想的大学仅是一个模糊的形象,学生们对于自己该如何朝这个方向奋斗并不清晰。高三学部于2019年12月31日开展了一次高校探秘活动。在正式参观探秘校园之前,学生以班级小组为单位,先确定高校意向,再进行小组策划,并自发地联系了认识的学长以及大学老师,为更好的参观校园做准备。


活动策划部分展示



 学生的部分合影照片展示


在探秘高校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参观了大学的博物馆和实验室,有的学生在学长的带领下了解了高校的历史文化、校园生活、特色课堂等,有的学生与校园的标志建筑物合影留恋……虽然天气寒冷,但从反馈的照片上看,学生们洋溢的笑脸显露出他们对大学校园满满的期待。


学生们在高校探秘的过程中,感受校园文化,并更加坚定了前进的脚步,收获颇丰。 高三(5)班周楚玥同学为她的北师大之行书写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穿越百年前,她是京师大学堂师范馆,于乱世之中敲响威仪的木铎金声;时过境迁, 她依旧傲然矗立,却早已桃李满天。梅贻琦先生曾有一句振聋发聩的名言:“所谓大学者, 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无论是过去的北师大,现在的北师大,亦或是未来的

北师大,都无愧于的“大学”二字。

铎,形如铙、钲而有舌。木为舌者称为木铎,以金为舌者则称金铎;木铎为文,用以 宣政布政;金铎为武,用以指挥军队。漫步在广场上,巨型“木铎”铜塑安静的矗立着,可耳畔分明听见了木铎的铮鸣之声,随着凛冽的风散播至校园校园各处,回音响彻四方。《论语·八佾》有言:“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不远处,孔子像正与木铎铜塑遥遥相望,构成了一种有趣的、穿破了时空壁垒的、颇具戏剧感的巧合。不禁想起孔子与长沮、桀溺的相遇,在故事最后,他悠然道出:“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这种“为天地立心,为生

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抱负与胸怀,应当仍长存于北师大学子的心中。

广场的对面,就是主教学楼。大厅上高悬着八字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短短八字,饱含着启功先生对教育的深思和感悟。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字字千钧,当为教育界人士所共勉。何为师?唐朝的韩愈在《师说》中给出了答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何以为师?启功先生则将答案熔入了北师大的校训之中。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师者,当内省于行,传大道于天下。

继续沿着校园中的小路漫游,视线落在了陈垣先生的铜像上。作为北师大昔日的校长,他身体力行地告诉着北师大的学子们何为“为人师表”。还忆得“七七”事变爆发后,北平被日军侵占,人人自危。而陈垣先生身为史学家,在大学讲坛上慷慨激昂讲着抗清不仕的顾炎武《日知录》,讲表彰抗清民族英雄的全祖望《鲒埼亭集》,以此自励,亦以此勉励学生爱国。同时,他还利用史学研究作为武器,连续发表史学论著,抨击敌伪汉奸,显示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一抹背影,悠悠水长;明月不改,气节长存。在陈垣校长被阳光拉长的背影里,我看到了学者、师者的秉性与风骨。

不知不觉已至正午,校园里人影如织。再度回望“木铎金声”铜塑,不禁伫立肃穆,凝视良久。时光轮转着,老师曾经向我讲述过的许多关于北师大的故事在眼前一一略过。“岁寒,然后知松柏而后凋也。”她的峥嵘岁月,她的傲然风骨,她的历史悠长,她的大师风范…想必

影响了莘莘学子,也感染了无数如我一般慕名而来的游人。

木铎金声犹在,师道之风长存。

此情此景,深有所感,寥寥记之,难表心中敬意万一。”


  从字里行间中,我们感受到北师大所承载的深厚人文情怀以及她对北师大的敬意与向往。

也许,这样的高校探秘活动并不能马上让他们做出学业选择,但适时地转换角色,用他们的眼去看,用脚步丈量未来大学的距离也不失为一种认识自己、评估自己的好方法。正如诗中所说的那样“任凭前路漫漫,我要不知疲倦,这是我想要的美好人生”,希望他们向往更纯粹的人生,继续努力拼搏!人生的旅途上,山会很高,路还坎坷,你已经准备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