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所学校...
返回到头条

我与母校的情缘

11/22/2019 3:26:00 PM 北京三十五中校史研究会 阅读:3583次

我与母校的情缘

作者:1955届高三2班 刘克勤 / 编辑:胡晓梅 吕曦 / 校对:张大陆

《唱支山歌给党听》歌词中所述“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我对这首歌是很有感受的。

1949年暑假我考入志成中学(后来的新生中学、三十五中),1960年奉调到西城区教育局工作,我在母校学习5年、工作6年。共11年的时间里,母校给我的教育实在太多,对我树立人生观、世界观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

自从1949年,父母把我当作“一块泥”送到三十五中,请校领导、请老师来教导我,到60年代我调区教育局任中学视导员时,我基本上已经成型了——“三十五中型”。直到现在又走过了近40年的时间,我的“三十五中型”基本未变。

入校前,我13岁,基本上是个聪明、活泼、精力旺盛、非常顽皮的孩子。因为我好动、傻玩儿,小学的老师从不叫我学名,直称我的外号“折腾”。

入学后,我幸运地被分到了初一9班,全班八、九十人,班主任是地下党员,志成中学原学生会主席张湘平同志,他在很多方面关心我、教育我。给我印象最深的有几件事。一是入学后组织我们参加建国的各项活动,白天开会,晚上提灯游行,把人与祖国连在一起;随后教育和组织我们参加了中国少年儿童队,即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前身。我们整队到北大红楼参加大会,由团中央书记宣布少先队成立,我们光荣地成为全国第一批少先队员。有了自己的组织,我感到幸福与光荣DSC01912-01.JPG

之后,老师又让我参加了党团组织的以讲社会发展史为主要内容的《共产主义与共产党》讲座。讲座结束之后我参加知识测验并获得了满分,这在思想上、政治上对我是极大的激励。

暑假中,老师破例让我参加了在北大未名湖畔举办的,由团市委组织的团干部夏令营。当我刚刚14岁时,就被选为少先队副大队长,大队委员会又以队组织的名义介绍我加入了共青团,入团以后就当上了团干部,还被聘请为少先队中队辅导员,自己成了一名教育别人的人。由于当辅导员有了些感受,在高中,当团组织教育我们要考虑自己未来的志愿时,我就明确表示将来要当一名人民教师。

上高中时,团委书记孙焕然是我的班主任,我担任团支部干部。1954年3月3日那天,孙焕然同志把我从上课的课堂叫到他的办公室,告诉我因工作需要,希望我放弃学业参加工作,担任学校的少先队辅导员。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时年17岁的我,瞬间便从一名中学生摇身一变成了一名人民教师,实现了我要当一名“人民灵魂工程师”的理想。

从那时起,我先后在学校担任少先队总辅导员、团委书记、教导员、教职工团支部书记、工会主席等职。1955年1月份,我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随后被北京市教育局和团市委评为北京市第一批少先队优秀辅导员,受到了表彰和奖励,并在全市少先队总辅导员会议上介绍了三十五中少先队的工作经验。也是在那次会议上,我的班主任、入党介绍人、学校的团委书记孙焕然同志向全市团干部介绍了三十五中共青团工作的经验。

11年的时间里,我入队、入团、入党在三十五中,立业在三十五中,从一名学生步入社会,成为祖国教育战线上的一名战士。同时,在学校党支部的直接关怀,特别是党支部书记周磊同志与女八中党支部书记王季青同志的帮助下,我成了家,过上了幸福的家庭生活。70年代,我的儿子刘连也是从三十五中高中毕业后步入社会的。DSCN4151.jpg

1954年参加工作后,在43年的工作生活中,无论做教师,当干部,搞工业、搞农业,直到做国务院侨办老干部的工作,我一直记得母校的教导,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兢兢业业地工作。我可以无憾的说,我的工作得到了各方面领导和同事的肯定与赞许。

1996年,我从国务院侨办老干部局局长的岗位上退了下来。退休以后我一直与母校保持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母校的每一点成绩都使我感到振奋,母校的每一点进步都使我受到鼓舞,令我感到光荣与骄傲。

回顾一生,我的一切一切都是三十五中给的,没有三十五中就没有我的今天,我怎么能不怀念母校呢?我又怎么能不热爱母校呢?

(北京三十五中校史研究会)校徽.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