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所学校...
返回到头条

“志成·八道湾”之一:鲁迅先生与颜黎民交往事迹存真

10/27/2022 5:13:00 PM 北京三十五中校史研究会 阅读:4617次

“志成·八道湾”之一:鲁迅先生与颜黎民交往事迹存真

作者:荣挺进(八道湾鲁迅纪念馆特聘研究专家)  

案语:八道湾胡同11号院是鲁迅家族从绍兴搬迁到北京,三代人共同生活的第一个家所在。191911月至19237月,鲁迅在此生活了三年八个月,在这里写下了《一件小事》《故乡》《阿Q正传》《社戏》等名篇,也在这里完成并编辑出版小说集《呐喊》;当年,志成中学创校副董事长李大钊曾来此拜访鲁迅先生,19274月大钊长子李葆华也曾在后院避难一段时间。2014年三十五中新校区搬到新街口,将11号院完整保留在校园里,并于201810月设立了八道湾鲁迅纪念馆,李大钊和鲁迅两大思想巨人百年后在志成新校园重逢,成为我校宏伟的精神丰碑。以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情怀、李大钊青春之我青春之国家的青春理想,熏陶、提升全体师生思想品质,为三十五中的发展注入文化动力,是校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特别开辟八道湾·鲁迅专栏,陆续推送相关文字。

查《鲁迅日记》1936年4月,有5条关于“颜黎民”的记录:

微信图片_20211125151630.jpg 2日 昙。上午得颜黎民信。

3日 晴。下午……复颜黎民信并寄书一包。

14日 晴。午后……得颜黎民信。……校《花边文学》起。

16日 晴。上午复颜黎民信。

25日 晴。上午……得颜黎民信。

 

 

 

 





鲁迅习惯是收信即复的,比如4月2日上午得颜黎民信,第二天下午就收拾好一包书,给颜寄过去了。14日收到第二封信,却隔了一天才回复;但第三封信,就不见回复的记录了。

1940年代后期华东解放区将鲁迅致颜黎民第二封信收入了小学教材,且要求学生背诵,共和国建国后再选入全国语文课本,“颜黎民”就成为了“大名人”。颜黎民是谁?他为什么给鲁迅写信?成为好些教学研究论文的题目。

《四川教育》1985年第11期发表署名“梁平 吴杰清”文《“颜黎民”考略》(见图)介绍,颜黎民本名颜邦定,现重庆梁平县人,生于1911年12月,1947年7月孟良崮大捷之后,在沂蒙山南麻战役牛头崮战场壮烈牺牲。据军史记载,那是一场极惨烈的山地攻坚战,又适逢暴雨:攻守双方为粟裕副司令员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九纵、六纵、二纵三个纵队近10万将士,胡琏任师长的国军整编十一师约2万人,全美械装备;最终整编十一师被歼9000多人,华野伤亡过万人,颜黎民时任二纵某团营教导员。

从这篇考略可知,颜黎民于1930年代初考入北平志成高中,在这里接受进步思想影响,加入中国共产党。有资料说,颜黎民生于1912年1月、或1913年,他在北京另一所私立宏达中学曾经就读,等等。这篇考略文是其乡人所作,来源于当地档案馆,作者还请教过在北京时期和颜黎民共同生活的颜伏将军,可以确证,颜黎民是志成高中1930年代初期的学生,是我校历史上一个杰出校友。有关颜黎民生平的介绍,当以这篇《考略》为准。

不过,这篇文章最后提到鲁迅题赠颜黎民照片一事,并不如颜黎民外侄女所描述的那样简单;重读鲁迅回复颜黎民的两封信,翻检资料,再分析一下鲁迅去世后,1937年初颜黎民写给许广平的两封信,我们可以纠正一些后人回忆的疏漏,基本还原这场鲁迅与颜黎民的交往,也为颜黎民这位烈士校友留存下可靠的文献。

为编印鲁迅全集,1937年1月《中流》杂志发表《许广平为征集鲁迅先生书信启事》,多家报刊转载发布。当时住北平宣外储库营5号(今西城区宣武门储库营胡同东头)的颜黎民,经朋友提醒看到启示,于元月23日给许广平写信,说自己手上两封鲁迅函的由来及要点:“是鲁迅先生在去年春天给我的,其内容很宝贵。在文学上的研究给青年指示了很明确的道路,不但这,更指明了一般当爸爸的不该以‘打’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孩子是有错处的,要好好的对他说。”他表示:“若要原函,亦可寄上,但望先生看后请仍退回原处。因为这是鲁迅先生直接对我说的话。”他还表达了未能赴上海看望或送别鲁迅的伤心:“鲁迅先生别我们去了,连我的灵魂也随着他老人家去了。”

许广平当月31日照发信地址回信,因颜黎民去了天津,延迟近一个月,2月23日才收到许广平信,赶紧回复并将鲁迅两封原函一并寄出。在这封信里,他再次表达了用过即还的强烈意愿:“这二封信,我是很宝贵的。许多的朋友来函要借去一看,全被我拒绝了。”

另外,颜黎民回信还有两个可注意点:一是继续向许广平求书(法捷耶夫《毁灭》,瞿秋白《海上述林》)、求鲁迅先生照片;这和1936年4月给鲁迅写信意图一致;二是说明他1936年大约5、6月被逮捕、关监狱、受刑罚的情形:“我竟被叭儿所吠,其主子偏说我有罪,拿黄莲给我吃,使我成哑子,坐黑屋,使失自由,用脚饰,使我不能动颤,喂黄色的金字塔,使我不能饱……这样经六月之久的时间,才算痊愈。”他因言论激进被人举报、逮捕,受了半年的刑罚:灌黄连水、关黑屋子、戴镣铐,最后一项“黄色的金字塔”,大约是禁饮食,绑在露天刑架上任烈日烤晒。

颜黎民寄给许广平的两封鲁迅函,收入许广平所编《鲁迅书简》十六开手迹版(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37年6月初版),未耽误出版期,却被错编在1935年。这一错误直到1946年10月鲁迅全集出版社重编重排版《鲁迅书简》才得订正,改正入1936年4月。后来发表的一些介绍颜黎民的文章,将他被捕入狱时间系于1935年,将他给鲁迅写信定在“出狱以后”,恐怕就是这个错误误导的。实际上,以鲁迅日记和颜黎民致许广平信为证,颜被捕入狱在1936年夏秋间。这是需要纠正的。

微信图片_20211125151649.png 193642日夜鲁迅回复颜黎民函手迹

鲁迅寄赠颜黎民照片一事,也可对比鲁迅和颜黎民各两封信的内容,大致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鲁迅生前寄给颜黎民的书刊一共有四本书一册刊和一张照片:颜直接要了《伪自由书》和《准风月谈》,鲁迅满足要求之外,还赠阅译作《表》、画册《引玉集》和杂志《海燕》(第2期)。鲁迅所寄一张“四五年前”的照片(鲁迅函中原话),可以肯定,绝非网上所传至今还珍藏在家属手里、有鲁迅题字“黎民弟,鲁迅”的照相。(见下左图)

微信图片_20211125152422.jpg

微信图片_20211125152431.jpg

据颜黎民1937年2月23日致许广平信里说:“鲁迅先生逝世数日前,在木刻展览会处摄的照相,先生若能设法,望乞寄下一张,我想的很!”指的是鲁迅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参观第二届全国木刻联合流动展览会,与青年木刻家座谈时,沙飞所摄一组照片里的一张(见上图);鲁迅去世后,沙飞将其冲印出来装了一个小相框,放在万国殡仪馆鲁迅灵柩后、遗像下,引起媒体注意并发表出来。颜黎民从报刊中见到了这张照片(这是刊发在《作家》1936年11月号“哀悼鲁迅先生特辑”中的),所以才请许广平送他一张。这张鲁迅逝世前数日所拍照片,既非“四五年前”的,也不可能有鲁迅先生亲笔题字。

鲁迅本人寄出那张,从时间上看,很可能是1930年9月24日鲁迅生日在相馆所照的这一张(见右图)。——看这不带一丝笑意的严肃表情,算得上是鲁迅自称的“也好像要虐待孩子似的相貌”!

2.检核志成中学1930年代中期以前的毕业生纪念册,并没有找到颜黎民的名字(包括本名“邦定”、别名“则晦”、“导黎”,或后来牺牲时用的“白锐”化名),他可能未能完成学业,或只是肄业。从他致许广平函来看,文字尚能达意,略显欧化滞涩,虽无粉饰,也少文采;1月23日信里说:“为了想失去伤心,曾写了一篇无头绪的纪念文,想在《作家》上发表,但回信所说惟追悼鲁迅先生文暂不刊载。”左翼作家孟十还主编的《作家》杂志,仅存活半年(1936.4.15-11.15,出刊八期),其最后一期——1936年11月第2卷第2期即为“哀悼鲁迅先生特辑”,内容丰富:有鲁迅生活照、画像,遗照与遗像、鲁迅殡仪,鲁迅生前用品、部分手迹、纪念悼词,以及18篇纪念文。《作家》“暂不刊载”颜黎民的追悼文,原因应当是停刊了;这说明他并非文学圈内人,对文学期刊的情况很隔膜。有文章从鲁迅信中寻章摘句,判定颜黎民是一个“小孩子”,或指他以小学生口吻求教,都大谬不然。致信鲁迅时,颜黎民已二十五六岁,已步入社会,是个有理想的青年人。

3.从两封回信看,鲁迅对颜黎民的态度,有一个先热后冷的明显变化。第一封信虽写给一个陌生人,很注意来信者的情绪:对方要求一概满足、且加量鼓励;大概颜问到儿童读物问题,所以寄赠童话和画册,其中“拿我的那些书给不到二十岁的青年看”,点明鲁迅清楚对方身份:青年学生;否则,他在信末不会说出自己不能去北平的“原因,我想,你们是明白的”,更不会“祝你们进步”了。但不过两周,回复颜黎民第二封信,就失去亲热劲头了:他正面、甚至有点严肃地指示、教育青年人如何读书,“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来信者很高兴说起春天看桃花的事,鲁迅回复说:“至于看桃花的名所,是龙华,也有屠场,我有好几个青年朋友就死在那里面,所以我是不去的。”他已经不照顾对方心情了!

微信图片_20211125152334.png 1936415日夜鲁迅回复颜黎民函手迹

原因何在?颜黎民当时毫无觉察。今天回头来看,这和鲁迅的遭遇和性格很有关系,原因见得出两个方面。首先,颜黎民提出要发表鲁迅的私人信件,让鲁迅起了担心。鲁迅很看重私人通信的私密性,深知在那个时代的危险,在《两地书·序言》里,鲁迅说他平常信件是“随复随毁”的,因为中国社会从古到今都在发生“牵牵连连的‘瓜蔓抄’”:“从甲这里看见乙的信,于是捕乙,又从乙家搜得丙的信,于是连丙也捕去了”,“因为通信而累及别人,是很无谓的,况且中国的衙门是谁都知道只要一碰着,就有多么的可怕。”回信里,鲁迅虽未驳回对方请求,但说“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地方发表,我可以同意”,还声称“既然说了,就不怕发表”,“可以”、“不怕”却是极其勉强的话。

其次,颜黎民回信时涂改名字这个细节,让鲁迅生了疑心。他郑重其事告诉颜黎民:“我要通知你一件你疏忽了的地方。你把自己的名字涂改了,会写错自己名字的人,是很少的,所以这是告诉了我所署的是假名。”虽然,鲁迅给自己取了近二百个笔名,去发表文章,用假名字并不稀奇;在1936年2月23日他才刚写下一篇《我要骗人》,去回应日本报章所谓“中日亲善”的挑衅,其中说:“中国的人民是多疑的。……我是中国人,所以深知道这秘密。”但使用化名、“要骗人”的这些言行,是一种公共场合的反应,并不代表鲁迅在生活里、私下也是善疑或多疑的。鲁迅的性格,待人一开始总是友善、诚恳的,也是认真的;虽然在生活里他多次、反复因其轻信友人、青年人而上当吃亏,却始终不改善意相待、热情相助的秉性。他热烈回应颜黎民的第一封信便可以证明。但他一旦意识到被骗或发觉有哄骗他的意图,他将反抗、将敬而远之。

 

或许,颜黎民写回信时,因感激或激动而忘情,落款自然而然写下了自己的本名,忽然又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危险的赤色分子!——再涂改落款,留下了一点无心之失。他还没意识到鲁迅心理的变化,便被告密而受刑、拘禁几乎半年,终于失去和鲁迅继续联络、以及去上海吊唁先生的机会。但他在非常艰难的动荡时代,一直珍藏着这两封信——这份鲁迅先生的关爱和鼓励,并把分享给青年学生、人民大众,将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更多志成后人,投入到“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报国之路上。

2021年11月20日草,2022年10月24日改订)

【作者简介】微信图片_20221028211048.jpg

荣挺进,史料文献学者,中国鲁迅研究学会会员,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特聘八道湾鲁迅纪念馆首席专家,曾在高校执教10年,从事出版工作10年,发表、出版过鲁迅研究、现代作家作品研究著作近20篇(部),策划出版有《鲁迅家庭大相簿》、《鲁迅是谁》、《梁宗岱文集》(四卷本)、《梅娘近作及书简》、《顾城海外遗集》(六卷本)等。

(北京三十五中校史研究会)校徽.jpg